当然可以!让我们用大白话来解释一下区块链技术。

想象一下,你住在一个小镇上,这个小镇里的人们互相都很信任。在这个小镇上,大家不用银行也能借钱给彼此或者做买卖。为了确保大家都能记得谁欠了谁的钱,他们决定每次交易后都把这个消息告诉镇上的每个人。

例如,如果张三借给了李四100块钱,他不仅会告诉李四,还会告诉王五、赵六、孙七等人。这样,所有人都知道了这笔交易。如果有人想赖账,其他人就会站出来说:“不对啊,我记得那次大家都听说了张三借给李四钱的事。”

这就是区块链的基本思想——一个分布式的账本。在这个账本上,每一次交易都会被记录下来,并且这份记录会被复制到网络上的每一个参与者的电脑上(这些电脑被称为节点)。这样一来,如果有人想要篡改记录,就必须同时改变所有节点上的记录,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现在,让我们把这种概念应用到区块链技术上:

1. 交易:当一笔交易发生时,比如用比特币买东西,这个交易会被广播到整个网络。

2. 区块:这些交易会被打包成一个个“区块”,每个区块包含多笔交易的信息。

3. 链:新的区块会连接到之前已经存在的区块后面形成一条链,这就形成了“区块链”。

4. 确认:为了让交易变得可靠,需要网络中的其他计算机(节点)来验证这个交易是否真实有效。这些节点通过复杂的数学算法来确认交易,并把这些交易打包到一个新的区块中。

5. 去中心化:不像传统的银行系统,区块链没有一个中央机构控制所有事务。所有的参与者都有权利参与到交易确认的过程中来,这样就确保了系统的安全性和透明度。

小编建议一下,区块链就是一种通过互联网让许多人共同维护一个账本的技术,这个账本记录的是各种交易,而且因为它是分布式的,所以很难被篡改。这样就保证了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尽管近期国内对各类ICO金融骗局采取了严厉措施,但这并未阻碍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步伐。区块链本质上是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它超越了单一的加密货币概念如比特币,具备去中心化、可追溯及难以篡改等特点。在传统中心化系统中,如通过支付宝进行网购时,所有交易信息及信任保障均依赖于单一平台;而区块链则通过构建一个分布式的数据库,使得交易过程中的信息被众多节点共同验证与记录,从而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与透明度。此外,借助密码学技术,区块链进一步加强了数据保护,有效防止了信息篡改,为数字时代提供了可靠的信任机制。

黑科技落入凡间,大白话讲解区块链技术

虽然近日国内将各类ICO的金融骗局一刀阻断,但并不妨碍区块链技术的蓬勃发展。总归技术是无罪的,是可以给人们带来福利的,至于怎么应用那都是人来操作的。好的操作可以推荐发展,坏的操作就像各大ICO项目一样,找一些知识网红进行所谓的非法集资,金融诈骗。

说了半天区块链是什么呢? 一说起区块链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比特币,我们需要搞清一个问题,比特币是区块链,但区块链不是比特币。简而言之,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DLT,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而不是某一种代币。他自身包含了,去中心化、可追溯、不易篡改等多种特点。

(一)块链是一个分布式数据

首先,这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架构的系统。所以,只有一个中心服务器或节点的不叫区块链。举个例子,如果你去淘宝买一个手机,你和卖家都是陌生人,是没有任何信任基础的。如果你先把钱给了卖家,卖家很可能不发货把你拉黑,那你就损失了手机钱。如果卖家先发货你在付费呢?很可能你收到货了不给卖家打钱,所以怎样都可能有一方损失金钱。这时候需要有个第三方来担保,来解决信任的问题,就像现在的支付宝一样,你把钱打给了支付宝,卖家会发货,等你收到货了,卖家才会收到钱。

上述这个例子是一种中心化的系统,因为所有的担保工作都是由第三方支付宝来负责的,假设支付宝有一天想要篡改数据,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都是无能为力的,因为所有的权限都在一家公司手里。

这时候就需要分布式的数据库了,这个第三方不在是支付宝,而是成千上万的监听者,当你在淘宝购买手机时,你会向所有人大喊,我要向XXX买手机了,并且我支付了XXX元。对方也会像所有人呐喊,我收到了XXX的手机费,并且进行了发货。这样所有人都知道了这笔交易,所有人都在记录这笔交易,那么其中一两个节点出现问题,或者有恶意行为都是没有效果的,因为多数节点记录了这件事请。

(二)区块链用密码学技术保证数据安全性

这里面包含两个重要的点:1、密码学哈希函数 2、非对称加密

具体的概念有兴趣的可以去百度一下,不过没有基础的人百度可能也无法看懂的,因为这两点都过于专业化了,其实只是了解区块链的应用的话不需要对此有太深的了解,本身也是技术类的概念,只需要知道区块链依靠这些技术点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不易被篡改。当然也有很多人说依靠这两点可以保证100%不被篡改,这里我还是保守一下,身为一个游走在安全行业的笔者,始终对100%安全性抱有怀疑的心态,所以称之为不易被篡改可能更为恰当。

我还是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个概念,尽量大白话说明白。

1、密码学哈希函数

这个主要用来验证信息完整性的,比如我给公司的领导发了一条信息,上面写的是,周五生病,需要请假休息一天,这时会根据我发的信息生成一个哈希值,比如是:123456。这个时候领导收到了这条信息,也会生成一个哈希值,因为我发的信息内容没有变化(未被篡改),所以哈希值不变,还是:123456。这是如果有人想篡改这条信息,改成了周五生病,需要请假休息一年,这时候哈希值会改变,比如变成:123489。这时候我们就知道,我们的信息被篡改了。

2、非对称加密

主要用于信息加密和身份验证,其实就是两把钥匙,一个叫公钥,一个叫私钥。公钥加密,私钥解密。

公钥就是大家都拥有的钥匙,你拥有,我也拥有,我们都可以用这个钥匙进行加密,但是解密的时候必须用我的私钥进行解密,如果你没有我的私钥,你就无法进行解密。

(三)区块链采用共识算法来对于新增数据达成共识

共识算法的作用,就是让所有节点对于新增区块达成共识,换句话说,所有人都要认可新增的区块。

对于集中式部署的系统,这事很简单,一切由中心所控制,但是放在区块链这个分布式系统中就很复杂了,比如有3个节点,A说我买了XXX店的手机,并且已经付费了,B说我没有付费,C说我付的不够,那到底听谁的?更何况区块链技术并不是3个节点这么简单,而是一个庞大的分布式系统。

这时候就需要一种解决方案,计算机科学里有个相应的问题,叫做“拜占庭将军问题”或者“拜占庭容错”(BFT)。这个问题当年被提出并不是因为比特币,而是因为一些特殊的背景。

早期的飞机里有三套独立的控制系统,为什么需要三套独立的呢?比如有突发情况,对面迎来一架飞机,如何判断该不该躲?如果只有一套系统,那就没得选了,相当于中心化部署了,系统如果坏了你就挂了。如果两套系统有一台坏了呢,好的说躲,坏的说不躲,计算机无法判断最终结果的。所以需要三套独立的系统来支撑,总归坏两台的概率还是小的。但这只是考虑了损坏情况,如果有恶意系统呢?所以三台还够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需要四台系统来保持共识。

而对于区块链的应用也是类似的方式,因为拥有庞大的节点支撑,每个节点都是单独的系统互不干扰,我们可以假设故障节点和恶意节点的数量是有限的,所以并不会导致数据的共识出现异常。

目前来看区块链未来的应用会有很大的前景,虽然目前成功的案例并不多,但也是一个趋势,可以进行持续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