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挖矿的历史是一部技术创新史,从2009年中本聪使用普通个人电脑挖出首个区块开始,挖矿技术经历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初期的中央处理器(CPU)挖矿很快被图形处理器(GPU)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所取代,这些设备通过提高计算效率和速度推动了挖矿技术的发展。2013年,随着迦南创意推出的首款专用集成电路(ASIC)挖矿设备,挖矿进入了新的阶段,ASIC专为挖矿设计,极大地提升了挖矿效率。然而,自2015年起,芯片技术的发展速度放缓,挖矿行业面临着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和技术突破的挑战。

比特币挖矿,是这个行业不断创新采矿机,一步一步向前发展的历史

比特币挖矿,是这个行业不断创新采矿机,一步一步向前发展的历史

Step-by-step history of bitcoin mining new machines

最近10年,维持比特币网络的机器,已经有了迅速的技术进步。

挖矿设备是基础,决定着矿工们是否有利可图,必须处理复杂的计算过程,才能往这个区块链嵌入交易记录块。

挖矿业的发展,尽管速度已经减缓,但还在继续。现在来看一看,这个数十亿美元行业的全部历史。

中央处理器挖矿(CPU Mining)

2009年1月3日,一个化名为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人,挖出了第一个比特币区块链。由于是当时比特币网络唯一的矿工,无需专门设备,用的是一台普通的个人电脑。

中本聪用的是一台普通的个人电脑

图形处理器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GPU and FPGA)挖矿

2010年5月22日,计算机编程员拉兹洛·豪涅茨(Laszlo Hanyecz),用10000个比特币买了两块披萨,价值约25美元。7月,比特币市场价为8美分。到10月,比特币价格到了10美分,第一个图形处理器挖矿设备就开发出来了。

与中央处理器不同,新设备将计算范围缩窄,一次可以产生数以千计的像素,对时间敏感,每台设备的花费大约是前设备的两倍。

用10000个比特币买了两块披萨

2011年,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横空出世,计算速度是最快的图形处理器的2倍,但对人工的要求更大。

专用集成电路(ASIC)挖矿

2013年,迦南创意(Canaan Creative)推出第一套设备,之后一些公司跟进。这种机器不用重新调整软硬件,专门为挖比特币而设计,而且其专用芯片不断缩小,从最初的130纳米到最近的7纳米,其计算速度是当初个人电脑的1000亿倍。

专用集成电路(ASIC)挖矿

未来的挖矿方法

2015年以来,芯片体积减小的速度明显减缓,不仅是挖矿机,整个半导体行业皆是如此。挖矿需要一种全新的方式才能继续,矿工们需要在能源、财务计划甚至产品多元化诸方面进行创新。目前趋势不明,在技术上需要一个全新的飞跃。

芯片体积减小的速度明显减缓

比特币挖矿现场,交易价格是怎样陨落的?

中国的比特币矿工,控制了这个网络2/3的处理能力,份额仍在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