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思考过吗?比特币的本质是什么?
在探讨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价值来源时,我们不妨从一些看似无关的事物中寻找共性——比如钻石、网络游戏中的装备以及名家的画作。这些物品之所以能够拥有极高的价值,并非单纯基于其实际用途,而是源于人们对它们的普遍认同与渴望。这种认同感既包括了物质层面的稀缺性,也涵盖了精神层面的象征意义——即它们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虚荣心、成就感和社会地位需求。同理,比特币作为一种没有实体形态、不受任何中央机构控制的数字货币,其价值同样建立在这种广泛的社会共识之上。一方面,比特币的算法决定了其总量有限,从而确保了稀缺性;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并使用比特币,它逐渐成为了财富与技术前沿的象征,进而推动了其价值的攀升。
比特币是一种虚拟货币。通过电脑去“挖矿”就能挖到比特币。
现在一枚比特币很值钱。可以兑换多少多少现金。这真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一种没有国家发行的、仅仅是算法生成和维护的虚拟货币,为什么能赚到钱?
好,尽管我不懂比特币,但一起试着看看比特币的本质是啥。
给大家几个例子。
(1)钻石
大家都知道钻石是宝贝。但钻石的作用是啥?不当吃、不当穿,就算它在工业中有一定的价值。但也绝对不应该是这么贵。
钻石的实用价值,真的不会很贵的。但是钻石为什么那么贵?
是因为现在:很多人认为钻石是婚姻的必须品。佩带它能够满足自己心理上的满足感。即使它不当吃,不当穿,但是它能让我被羡慕、被美丽、被仰慕,能体现我的社会地位和幸福水平。所以它就值钱。外加上钻石的稀缺性。
(2)游戏里的装备
玩网游的都知道,装备要花钱,有的装备很贵的。可是细细想想,那个装备没有任何现实使用价值,不当穿,不当喝,就是完全的虚拟物品,为什么它那么值钱?
因为在游戏里,要能够玩的爽!能够体现自己在游戏世界里的地位!能够摧古拉朽地打败游戏里的其他人!能满足我这颗心。所以我愿意花钱买。
(3)名画
一副画,名家的画。为什么上千万?因为这个画被很多爱画、爱收藏的人们觉得美,觉得好。每个人都想拥有它,可是只有1幅,那么只能出价高者得到它。这个画越被更多的人认为美,认为想拥有,它就越贵。
从这3个例子来看,很多东西它的价值,完全不是和他对人们基本生存需要相匹配的。而是有多少人认为它重要,有多少人认为得到这个东西能够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满足心和欲望。越多的人在乎某个东西,这个东西就越贵。
另外一个,是这项事物的稀缺性。一个随处可得的东西,如果被人狂热得喜欢,但因为随手可得,也就不值价钱了。
所以我的理解:
(1)这个东西(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虚拟的东西)必须被许多许多的人狂热和喜欢,拥有这个东西能让人觉得有很强的满足感,满足自己在社会人群中的虚荣心。
(2)这个东西必须足够稀缺,不那么容易得到。
从这2个角度去分析比特币。
(1)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比特币“挖矿”过程中,这宛如一个网络游戏,你的任务就是挖矿,你得到的奖赏就是比特币。
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那么比特币对这些人而言,就是有意义的,就是重要的。他们愿意为心里的这份“意义”和“重要”付费。
(2)比特币是稀缺的,而且越来越难通过“挖矿”获得比特币。这就导致了它越来越稀缺。
所以,比特币的运营者,最希望的是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比特币、了解比特币、喜欢比特币、参与创造比特币、成为在乎比特币的局内人,这个局越大,人们就越乐意为比特币付费,比特币价值也就越高。
反过来,一旦你根本不关心比特币,不在乎比特币,不需要比特币,那么它对你来说就没有意义,如果人人这么想,比特币也就没有价值了。就好像一个网络游戏,如果只有10个人玩,那里面再厉害的道具也不会有人买的。
由此延展开去,道德经里有如下句子。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后一句就不难理解了。一个东西,如果国家舆论不去认为它贵重,那么老百姓就不会被洗脑,对这个东西就不热烈追逐。否则,通过舆论让大家都觉得这个东西好,外加上它的稀缺性,那么就会趋之若鹜,就会有人铤而走险去偷去抢。
不是所有难得之货都贵的,以前文革时候书画论斤卖,甚至避之不及都烧掉。因为舆论认为那个东西不贵重,没意义。
第一句也不难理解,“贤”是个品质,也像一个“商品”一样,你认为这个贤重要,那么就会很多人争这个“贤”。争得头破血流,争得一潭平静的水起了波涛。
历史上,一个皇上就喜欢“胖”的女人,以“胖”为美,结果女人都争着变胖。一个皇上喜欢舞剑的人,舞的越好,就越有名位,于是人们就追逐,争着去比赛决斗,皇上也沉迷于剑术表演无法自拔。
大自然本就是自然的,平等的,做领导的,越在乎什么,就会引的老百姓都趋之若鹜。
好像跑题了。你觉得比特币的本质是什么?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