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国央行启动降息措施之际,中国央行宣布了一项重大举措。6月11日,央行官网发布消息称,计划于6月下旬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央行票据,旨在完善香港人民币债券收益率曲线。这一消息迅速提振了离岸人民币汇率,在短时间内上涨了300个基点。发行人民币票据的本质是通过收紧离岸市场的人民币供应来提高利率,进而提升做空成本,有助于稳定人民币汇率。此举在当前全球多国降息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表明中国央行在面对外部不确定性时采取了稳汇率的策略。

小编建议:在全球多国央行进入降息周期之时,中国央行宣布将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央行票据,旨在稳定离岸人民币汇率。这一举措通过收紧离岸人民币流动性来提升利率和做空成本,有效支撑了人民币汇率,并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展现了中国货币政策的稳健立场。

央行选择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央行票据,有何影响?

原标题:关键时刻!今天,传来大消息!

原创: 韬略哥

多国央行开启降息模式后,今天,中国央行发布了一个大消息。

01

6月11日早上,央行网站发布了一个简短新闻:

为完善香港人民币债券收益率曲线,中国人民银行将于6月下旬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央行票据。

央行表示,要在本月下旬发行人民币央行票据。

消息一出,离岸人民币在短短一个小时内,最高拉升了300个基点,截止到本文完稿,离岸人民币汇率收涨于6.9299。

过往经验告诉我们,讯息越短,事情越大。

简短的一句话中,不但可以读出短期央行的货币政策,也可以从中分析出央行对于接下来汇率走势的态度。

所谓在香港发行人民币票据,就是收紧离岸市场上的人民币,抬高利率,从而抬高做空成本,以缓解人民币汇率下跌。

央行票据,是中央银行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债券。

发行央行票据,是央行调控市场货币的主要手段之一。一般来说,中央银行会根据市场状况,采用利率招标或价格招标的方式,交错发行3月期、6月期、1年期和3年期票据,其中以1年期以内的短期品种为主。

商业银行向央行购买央行票据,市场上的人民币就回流至央行手中,流通的人民币数量减少,成本便增加,空头想做空,便得不偿失,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就会走强。

说得更直白一些,央行就是通过发行票据回收人民币,抬高人民币的离岸价,甚者可以理解为变相加息。

02

五月份以来,为应对全球经济疲软,多个经济体开启了降息模式,如马来西亚、菲律宾、新西兰、澳大利亚与印度,印度今年已经三次降息。

美联储最近也释放了比较强烈的降息信号,原因是最新公布的非农与就业岗位数据,严重低于预期,美国经济下滑趋势愈发明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央行为何要选择在香港发行央行票据,稳定离岸汇率呢?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央行今年第一次在港发行央行票据,2月份与5月份,央行已经发行了两次。

2月13日,发行了3个月期和1年期央票各100亿元,中标利率分别为2.45%和2.80%。

5月15日,3个月期和1年期央行票据各100亿元,中标利率分别为3.00%和3.10%。

如今时隔不到一个月,央行欲再次发行央行票据,目的非常明确:稳汇率,防做空。

有人说,人民币贬值,不是有利于出口吗?在如今的形势下,为何还要阻拦离岸人民币破7呢。

对于人民是否可以破7,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反对,一种支持。

反对派以现任央行行长易纲、副行长潘功胜为代表,他们表示,央行有能力维护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支持派以前央行行长周小川、社科院余永定为代表。周小川表示,“将7视为人民币汇率底线不合理,不必过分关注所谓整数位。”余永定认为,“人民币不能破7是自己吓自己,破7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观点谁都可以发表,但具体操作,还得看在任的央行领导。从目前的操作来看,守住人民币不破7,是目前央行内部形成的共识。

一旦破7,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会变得更加紧张。此外,美国还会认为,中国有意将货物贸易争端上升到美国对中国的优势行业服务贸易上来。

另外,从央行发行票据的时间点来看,人民币守住7以内,也是给即将到来的G20峰会留出余地。

央行本月下旬发行票据,而2019年的G20峰会也将于本月下旬,在日本大阪进行。

03

从央行在香港发行票据行为还可以判断,尽管包括美国在内的多个经济体开启了降息模式,但中国短期内暂时不会跟随。

这对于股市和楼市,短期内算是一个利空。

短期内不跟随降息,原因有三:

第一,要维持人民币的稳定,包括对内的购买力,对外的汇率。当然,美国降息预期,也给了中国货币宽松的空间。

第二,中国有意摆脱过往,一遇经济压力较大的情况,就采取降准降息的放水的惯性模式。从5月以来对地方政府和房企展开收紧政策中,可以非常深刻地感受到。

第三,也是关键原因,控制宏观杠杆率稳定,是当务之急。数据显示,中国过去连续8个季度的宏观杠杆率稳定在250%左右,而最近一个季度,数据又开始上升,上升了几个点。

杠杆率上升,挤压了中国降息空间。

当然,中国央行也不是没有降息的可能。这主要取决于,贸易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