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一"国庆假期后的首个交易日,亚洲股市经历了一场剧烈波动,港股与A股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港股在假期期间独步上涨,但随着A股开盘,迅速迎来大幅回调,恒生指数从23,000点高位急坠至20,926.79点,跌幅超过2,000点,恒生科技指数更是暴跌12.82%。A股虽高开,但涨幅显著收窄,上证指数最终上涨4.59%,深证成指与创业板指分别收涨9.17%和17.25%。值得注意的是,两地股市成交量激增,A股沪深总成交额达3.45万亿元人民币,港股单日成交额突破5,000亿港元,创历史罕见水平。
港股的突然下挫,部分归因于短期投机资金的撤离,以及南向资金可能因担忧错过A股行情而回流A股,导致港股承压。同时,欧股开盘后亦遭受重挫,奢侈品巨头如LVMH、爱马仕等股价大跌,反映了市场对中国市场刺激措施预期落空及欧盟与汽车贸易摩擦的担忧,显示国际资本对全球经济政策走向高度敏感。
港股通数据显示,南向资金在港股开盘后出现大量卖盘,随后在A股收市后转为净买入,进一步证实了资金流向的变化。券商股和内房股成为跌幅最严重的板块,中州证券、招商证券和申万宏源跌幅均超35%,凸显了市场情绪的急剧转变。
综上所述,"十一"后首个交易日的股市动荡,不仅体现了市场对政策预期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也反映了全球资本市场的紧密联动与脆弱性,预示着未来市场走势的不确定性加剧。

港股一日回到假期前,原因何在?

“十一”期间独自大涨的港股,在A股开盘之后,反而迎来了大幅调整。刚刚站上两万三的恒生指数高处不胜寒,在两万三停留不到一个交易日即掉头大跌2172.99点,至20,926.79点,日内曾一度低见20,762.82点;恒生科技指数大跌12.82%,收报4,695.81点,皆回到了“十一”假期之前的水平,仿佛假期期间港股的大涨从未发生。

A股也先涨后回,高开10%的上证指数,收市涨幅缩小至4.59%,收报3489.78点;深证成指则收涨9.17%,报11,495.10点;创业板指大涨17.25%,收报2,550.28点。

能够让大家感受到与假期前不同的是,港股的单日成交额与A股一样飙升至史上罕见的水平。

A股沪深总成交额达3.45万亿元人民币,较上一个交易日放量8589亿元人民币,远高于今年以来的日均成交额约8千亿元人民币。

港股的单日成交额也大增至5000亿港元,较上日大增一倍以上。

港股大跌的原因何在?今早发布会上没有如预期那样释放更多的经济援助,短期投机资金出逃是其中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憋了一个长假,担心错过A股行情的南向资金返回A股市场,拖累了港股表现。

财华社留意到,在港股早上开盘后,港股通卖盘陡增,或反映南下资金涌出,见下图,十点四十分左右的南向净卖出增至70多亿,而在午后三时A股收市后,南下资金再度流入,南向净卖出变成净买入,港股收市时的南向净买入额增至20.66亿。

另一边厢,A股收盘后开始的欧股甫一开市也大跌,主要受LVMH、爱马仕、开云、欧莱雅等奢侈品牌大跌拖累,市场预期中国市场的刺激措施或未如预期到位,或拖累对这些品牌产品的需求。此外,欧盟掀起的不受欢迎汽车贸易摩擦,或也让市场担心宝马和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受到牵连,两家豪车品牌的股价也下跌2%。这些都反映出国际资金对于原来经济政策的预期有多高。

2024年10月8日,港股通南向表现明显落后,上涨的股份只有12只,持平的有4只,而下跌的达到529只,跌幅最大的是假期期间表现最好的券商股和内房股,中州证券(01375.HK)跌38.06%,招商证券(06099.HK)和申万宏源(06806.HK)分别下挫36.45%和35.05%;融创中国(01918.HK)、万科企业(02202.HK)和富力地产(02777.HK)分别下挫37.10%、31.54%和31.51%,见下图。

与此同时,前一个交易日还有数只港股股价较其对应的A股具有溢价,但是到10月8日,所有的溢价均被抹去,AH同步上市的港股中,H股股价全低于其对应的A股股价。

受港股表现拖累,中概股盘前已开始大跌,阿里巴巴(BABA.US)盘前大跌8.57%,拼多多(PDD.US)大跌12.27%,京东(JD.US)盘前大跌11.32%,携程(TCOM.US)大跌10.39%,百度(BIDU.US)盘前大跌9.02%,贝壳(BEKE.US)和富途(FUTU.US)盘前更分别大跌16.30%和17.82%,蔚来(NIO.US)、小鹏(XPEV.US)和理想(LI.US)盘前分别下挫12.96%、11.24%和12.03%。

反映B股、H股和红筹股总市值最大50家上市公司表现的富时中国50(830008)跌10.44%,报14579.45点,新加坡上市的富时中国A50期货跌10.83%。

中概股今夜将迎来回调。

作者:吴言